随着电商行业的不断发展,亚马逊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,其战略调整一直备受关注。最近,亚马逊突然宣布停止销售床垫,这一举措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热议。为什么亚马逊要放弃这个曾经的“香饽饽”呢?接下来,我们就来一探究竟。
一、亚马逊床垫业务的辉煌过往
在谈论亚马逊为什么要停止销售床垫之前,我们先回顾一下亚马逊床垫业务的辉煌过往。
表格1:亚马逊床垫业务的发展历程
| 年份 | 事件 |
|---|---|
| 2014年 | 亚马逊正式进入床垫市场 |
| 2015年 | 推出自有品牌床垫——“亚马逊品牌”床垫 |
| 2016年 | 亚马逊床垫销售额增长30% |
| 2017年 | 亚马逊床垫市场占有率提升至15% |
| 2018年 | 亚马逊床垫业务开始亏损 |
从表格1中我们可以看出,亚马逊床垫业务在初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市场占有率逐渐下滑,最终陷入亏损。
二、亚马逊停止销售床垫的原因
1. 竞争加剧,市场份额下降
随着越来越多的电商平台进入床垫市场,如网易严选、京东、天猫等,市场竞争日益激烈。据相关数据显示,亚马逊床垫市场占有率从2017年的15%下降到2018年的5%。面对激烈的竞争,亚马逊床垫业务难以保持原有的市场份额。
2. 运营成本过高,盈利能力下降
床垫作为一种高价值商品,对仓储、物流等环节的要求较高。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消费者体验,亚马逊不得不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仓储、配送等方面的建设。高昂的运营成本使得床垫业务的盈利能力逐渐下降。
3. 战略调整,聚焦核心业务
近年来,亚马逊一直在进行战略调整,将资源投入到更具增长潜力的业务领域。床垫业务作为非核心业务,逐渐被边缘化。为了更好地聚焦核心业务,亚马逊决定停止销售床垫。
4. 消费者需求变化
随着消费者对睡眠品质的日益重视,他们对床垫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。相比于传统的床垫品牌,亚马逊床垫在产品创新、价格优势等方面逐渐失去竞争力。面对消费者需求的变化,亚马逊床垫业务难以满足市场需求。
三、亚马逊床垫业务的未来展望
虽然亚马逊决定停止销售床垫,但这并不意味着亚马逊在床垫领域的退出。以下是对亚马逊床垫业务未来的展望:
1. 聚焦自有品牌,打造高品质床垫
亚马逊有望继续打造高品质的自有品牌床垫,以满足消费者对睡眠品质的追求。
2. 与合作伙伴合作,拓展床垫市场
亚马逊可以与床垫制造商、销售商等合作伙伴建立合作关系,共同拓展床垫市场。
3. 探索新兴市场,寻找新的增长点
随着全球电商市场的不断拓展,亚马逊有望在新兴市场找到新的增长点。
亚马逊停止销售床垫的决定并非偶然。在竞争加剧、盈利能力下降、战略调整等多重因素作用下,亚马逊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。我们相信亚马逊在床垫领域仍具有一定的潜力和机遇。
一、无统一标准的衡量
现今实现的智能家居,大多数都是自成各家体系,没有统一的标准。其实智能家居就是一个小型的家庭物联网,各项产品设备必须相互联结,不能说生产单个产品就可以称为“智能家居”。但现在市场更多是以单个产品为主打的智能家居,如智能灯泡、智能插头等产品,往往需配合一个无线终端来控制实现,没有统一标准所造的“战略级”产品,怎么服众?
二、成本与价格不亲民
这里成本指的不仅仅是产品本身所具备的价格成本,而是用户产生的成本,里头包括用户的购买费用支出、自身时间精力的消耗以及承受产品自身所具备的风险。消费者想让智能家居为自己服务,结果却发现自己在服务产品。
三、无安全信任感的恐慌
智能家居也如汽车、手机电池类似,安全问题同样让不少用户头疼,而对于想尝鲜的消费者来说,智能家居产品的安全性首先是他们购入产品的前提。当你通过手机、平板电脑等第二智能终端(第一智能终端为PC端)来控制家居产品的调节,万一控制程序出现Bug或者发生意想不到的因素,而用户自身无法及时处理,服务商又不能及时跟进,是不是会产生重大的灾难问题?
四、缺少击中用户痛点的需求
对于生产商来说,目前的智能家居主要集中于开关整合上,例如:灯光控制、音响控制、安防控制、家电控制,但对于用户真正的需求却没有切实把握。现实情况就是众多产商大肆宣传其产品功能,但忽略用户自身的体验感受以及消费者的参与度,却妄图想让消费者为其产品买单。产品功能的实现务必要建立庞大的数据库,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总结,梳理一定的行为模式,从“人”的视角去看待产品,围绕产品体验问题来引发对情感化设计,来满足用户需求。
五、行业培养土壤不深厚
鉴于小米、海尔、京东等公司都加入了智能家居大军,但始终缺乏一位拿得出、叫得出名的代表人物来领导中国智能家居的发展。作为一个过渡成长阶段的行业,业界中具备大量号称提供完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的公司,纷纷宣传其自家对于硬件的高超整合,但实际上市场准入门槛太低了,因此市场依旧一潭死水。成长阶段中的基础还没扎实打好,短时间内便想谋求更高地跳跃发展,这更是不切实际的举动。就算市场活跃,但充斥大量低门槛的产商,也会如智能手机一样,拼价格、拼配置。
首先是护肤化妆品。特别是美国本土的品牌会比国内便宜好多。比如kiehl's、倩碧、雅诗兰黛、品木宣言等等,举例说,kiehl's的亚马逊白泥面膜,银泰卖280块人民币,美国卖23刀。虽然不同的洲会有5%到9%不等的税。但是加上后,最多也就160元左右。可想便宜多少。
其次就是包包衣服类。同样也是美国本土品牌便宜很多。最有代表性的就是coach了。这货在国内一直混充小贵牌。。但本土就便宜很多。如果不那么纠结最新款的话。一定要去outlet买。会有很不错的折扣,而且去导购中心有时候还会拿到一些折上折的抵用券。在outlet的coach基本就国内价的4折了。个别款更便宜。我之前买过两个小挎包。手机不能贴图。。尴尬。。基本500不到人民币,后来搜淘宝代购都要1200+。。另外,像tommy、ugg、lee、levis这些在国内好像还不便宜的牌子,都超级便宜。outlet可以大逛。好多人都是拖着行李箱去买的。也有人直接在outlet买了行李箱继续买。。因为新秀丽、美旅、tumi这些牌子里面都有且前两个就是美国本土牌。会比国内便宜很多。
再次是保健品吧。gnc之类的平价保健。不过国内屈臣市也有卖,虽然不全,还会贵一点,但不如衣服包包行李箱之流来的划算。还有电子产品。耳机、电脑、pad、手机之流。
最后还有各种纪念品啦。好多提到美国必去的地方,我都会带些东西留念。比如各式各样的冰箱贴,给朋友家人的明信片之类。